校友风采

您的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正文

校友风采

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纪念中国科技“众帅之帅”朱光亚诞辰97周年

时间:2022-02-25        点击:

12月25日,是朱光亚院士诞辰97周年纪念日。

 

▲中国科技“众帅之帅”朱光亚(1924.12.25——2011.2.26)

两院院士朱光亚,吉大物理创始人之一,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曾任总装备部科技委主任,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党组书记,中国科协主席、名誉主席,被誉为“中国工程科学界支柱科学家”“中国科技众帅之帅”。

1945年,21岁的朱光亚从西南联大物理系毕业,并留校任教。

 

▲大学时期的朱光亚 

 

▲朱光亚在西南联大的毕业证明书

1949年,25岁的朱光亚从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院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朱光亚获得的美国密歇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证书

 

▲朱光亚博士毕业照

1950年2月,朱光亚取道香港,回到新中国。归国前,他牵头与51名留美同学联名撰写了《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呼吁海外中国留学生回国参加祖国建设,其爱国赤子之心,溢于言表。

 

▲《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刊登在《留美学生通讯》第三卷第八期上

1952年4月,朱光亚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秘书处英文翻译,赴朝鲜战场参加板门店停战谈判,经受战火考验。

 

▲板门店停战谈判会议现场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央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学校抽调骨干教师在东北人民大学建立数学、物理、化学三个理科系。1952年8月,朱光亚被分配到东北人民大学物理系;10月25日,被任命为东北人民大学物理系特殊实验室计划组副组长。

 

▲朱光亚被任命为东北人民大学物理系特殊实验室计划组副组长

东北人民大学的前身是1946年10月成立于哈尔滨的东北行政学院,是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1950年3月更名为东北人民大学,1950年9月迁址长春。1952年院系调整后,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58年更名为吉林大学。

 

▲当年,“伪满碳矿株式会社”旧址为学校主楼

1952年12月,朱光亚同志从朝鲜回国后,直接赴东北人民大学报到。

 

▲刚刚从朝鲜归来的朱光亚在东北人民大学的戎装照

在东北人民大学期间,朱光亚先后担任普通物理教研室主任、物理系代系主任等职。主讲大学普通物理力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课程,起草制定了《物理系专业与专门化设置意见》《物理系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等文件,为东北人民大学物理建设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物理系专业与专门化设置意见》报告和手稿首页

 

▲《物理系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手稿

朱光亚讲课思路明晰,条理性强,概念透彻,语言简练,被学生们称为“艺术精品”。他的学生陈佳洱院士曾回忆说:“听朱老师的课就是一种享受。在教学中,他不仅给我传授各门课的基础知识,还教会我怎么思考问题、研究问题,把握科学的思维方式。”

 

▲朱光亚对学生陈佳洱进行原子物理课程口试(1953年7月)

 

▲53级学生听朱光亚教授普通物理课程(1953年10月)

朱光亚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强调启发式教学,为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他要求青年教师编写上习题课用的习题卡片,并亲自审阅、修改,反复强调“研究如何启发学生”。在吉林大学校史馆中,保存的1954年朱光亚教授为青年教师审订修改的26份习题卡片。当时,有一位青年教师编写的力学习题课讲稿只有2页,朱老师为她批改达3页之多。建立青年教师试讲制度,通过试讲,指导教师和室主任对青年教师给予指导帮助。

 

▲朱光亚审阅后的习题卡(红色字为朱光亚批注)

 

▲青年教师冯致光试讲,朱光亚(右二)、郑建宣(右一)、芶清泉(左一)把关审查(1954年)

1954年夏,朱光亚与普通物理教研室教师、实验员在物理楼(灰楼)前合影。

 

▲后排右起:金汉民 冯致光 王宝琨 朱光亚(1954年夏)

1954年新物理楼(红楼)建成后,朱光亚教授与教研室同事们在新物理楼前合影。

 

▲后排右起:王宝琨  冯致光 缪源,前排:朱光亚(中)(1954年)

在朱光亚和同事们的努力下,东北人民大学物理系从无到有,师资队伍发展到50多人,建成12个实验室,短短几年就跻身于全国高校物理系先进前列。朱光亚在东北人民大学物理系教过的学生有519人,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栋梁之才。

 

▲东北人民大学物理系第一届学生毕业留影(1954年7月),该照片为数理两系合影,照片右边23名学生为物理系学生,一排右四为朱光亚

1955年,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作出发展核武器的战略决策,5月朱光亚同志被调回北京,领导筹建北京大学物理研究室。从此,朱光亚全身心投入了中国原子弹氢弹和核工业的伟大建设事业达半个多世纪。他说:“我这一辈子主要做的就这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

1956年4月,朱光亚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在我国的西北戈壁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当时,朱光亚不禁潸然泪下。据说,朱光亚这辈子喝酒只醉过一次,就是在这个晚上。

1966年12月,朱光亚参与组织领导的氢弹原理实验获得圆满成功,这距离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仅仅两年两个月。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惊叹中国在原子弹和氢弹上获得的巨大而迅速的成功。后来李政道了解到,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有一支了不起的科学家团队。他在西南联大的同窗好友朱光亚在这个科学家团队中起了非常重要的领军作用。李政道脱口而出,称赞朱光亚是中国科技的“众帅之帅”。

 

▲朱光亚、杨振宁(中)和李政道(左)在密歇根大学合影(1947年)

1969年,朱光亚参与组织和指导中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的筹建、核燃料加工技术和核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等项目的研究开发。

1986年,邓小平亲自批准实施中国第一个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朱光亚参与组织和指导了专家论证工作,以及《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的起草。

1991年,朱光亚继李四光、周培源、钱学森之后,担任第四届中国科协主席。

 

▲工作中的朱光亚

1994年,朱光亚被选聘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并担任中国工程院第一任院长、党组书记,领导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程序,为中国工程院的初创和发展做了大量奠基性和开拓性的工作。

1996年5月,72岁的朱光亚被推举为中国科协名誉主席。9月出席吉林大学建校50周年庆典,并题词激励后学。

 

1999年,75岁的朱光亚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4年12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中国国家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10388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朱光亚星”。

朱光亚被评为“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其颁奖词称:“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以此纪念中国科技“众帅之帅”朱光亚诞辰97周年!

▲以上内容源自:《吉大物理发展概要第一卷》、科普时报、《纪念朱光亚同志诞辰90周年画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