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宣(1903.6.28-1987.6.25)
广西宁明人,物理学家,教育家,我国合金相图和相结构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发现了大量稀土元素中间相,对综合利用和开发我国稀土资源做出了贡献。
人生经历
1903年6月28日郑建宣出生于广西宁明县南华街一个普通壮族家庭。他的父亲郑辞章是位乡村教师,希望子承父志,为科学救国献身。郑建宣在父亲的影响下刻苦学习,对数学尤感兴趣。11岁时,解出了老师们争论的一道数学题,受到称赞。为了打好语文基础,父亲要求郑建宣系统学习《史记》,在半年内他完成了阅读任务,并且把伯父点错的句子加以改正。
1919年16岁的郑建宣走出山区,到南宁考入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这是广西著名学府之一。他十分勤奋好学,节假日也从不外出游玩。1923年,国立武昌大学来南宁招生,郑建宣成为两名录取者之一。进入武昌大学,是郑建宣走上科学道路的开始。
1928年7月在武昌大学毕业后,先后到广西省立师范学校、第四高中任教,由于出色的教学成绩,获得学校特别发给的固定聘书。1931年8月至1933年7月任广西大学助教。1933年8月到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系深造,1935年获学士学位后,在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W. L.布拉格(Bragg)和A. J.布拉德利(Bradley)的指导下,学习合金相图及X射线结构分析。1936年获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硕士学位,其学位论文《合金Co2Al5的晶体结构》,1938年8月在德国结晶学杂志上发表。
1936年7月郑建宣回到祖国,先后任广西大学教授,数理系主任、理工学院院长。从此全身心投入大学教育事业和物理教学工作,为培养人才呕心沥血。
1951年8月至1952年8月任大连工学院应用物理系教授、系主任。1952年院系调整时调入东北人民大学(后更名为吉林大学)任教授,参加物理系的创建工作。曾任普通物理教研室主任;1954年和余瑞璜共同主持筹建国内第一个金属物理专门化,任X光与金属物理教研室主任;亲自制订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并组织教师开课及试讲;主持筹建了金相、力学实验室;除指导研究生外,为本科学生讲授普通物理分子物理、光学、原子物理、X光金属学、金相学等课程,为毕业班开设X射线金属学,这是国内首次开设此课程,武汉大学、东北工学院、中南矿冶学院等院校派进修教师前来听课。1955年金属物理专门化正式成立,从此开始了我国合金相图的研究工作。
▲青年教师冯光致在讲台上试讲
图中右一为郑建宣教授、右二为朱光亚教授、左下为芶清泉教授
▲1956年9月苏联专家莫罗佐夫来物理系工作
左起:吴式枢 郑建宣 莫罗佐夫 霍秉权 芶清泉
1956年在指导学生做毕业论文过程中,他提出将粉末样品封入抽成真空的玻璃管内,在600℃以下保温后淬火的方法,由学生试验成功,此方法后来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他讲课语言简练,深入浅出,常常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对学生学习上要求严格,生活上关怀备至,有时晚上还到学生宿舍了解情况。在毕业班和研究生做毕业论文时,他每天都到实验室亲自指导。他对实验过程要求很严,实验分析结果都要反复验证。他常说:“做学问要严谨,要实事求是,决不能有半点虚假。”他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学生受到了严格的科研训练。曾任校务委员会委员,校自然科学委员会委员,基层工会主席,长春市政协委员等职。
▲1955-1956学年导师 研究生名单
▲1956年毕业生合影
前排左起:陈景明 张德宗 高鼎三 芶清泉 李肇祥 关梦觉 佟冬 唐敖庆
余瑞璜 郑建宣 黄振邦 解俊民 孙家齐 郭文岩
▲1957年毕业生合影
前排左起:郭文岩 温希凡 郑建宣 高鼎三 唐立寅 高墀恩
1958年4月郑建宣奉命调回南宁市参加领导广西大学的重建;并从东北人民大学物理系带去了王宗濬、陈荣贞等几位青年教师和应届毕业生。广西大学重建后他与校党委书记黄传林、副书记邓济组成建校领导小组,郑建宣任副校长。年已55岁的郑建宣到处奔走,为聘请教师、调入图书、招考新生而忙碌。在全国兄弟院校的支援下,一所有理、工、文科共9个系的广西大学重建起来,当年秋季招收新生851人。郑建宣在广西大学培养人才,建立研究基地,进行合金相图的研究,辛勤耕耘直到与世长辞。
▲1958年广西大学重建时校门
郑建宣热爱祖国,积极参加人民政府的建设和促进科技发展的各项活动,并担任相应职务。1950年,他参加中国民主同盟,1958年参加中国民主促进会,曾任第一至第四届中国民主促进会广西区委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第六、七届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第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四、五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广西分院应用物理研究所顾问、中国物理学会相图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委员、中国物理学会理事、中国物理学会X射线衍射专业委员会顾问、广西物理学会理事长等职。1982年,他以79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
主要成就
我国合金相图和相结构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郑建宣于1938年所发表的论文《合金Co2Al5的晶体结构》,是世界上首次对Co2Al5的晶体结构进行的测定。尽管Co2Al5的X射线粉末衍射照相图样比较复杂,他运用X射线晶体学的理论,首先成功地标定了复杂的衍射线指数,确定Co2Al5所属的晶系;接着根据衍射线指数的消光规律,推断出Co2Al5结构所属的空间群;最后由比较所有衍射强度的观察值和计算值,确定出晶胞中各个原子的具体位置。为了提高精确度,在拍摄X射线照片时,他在实验方法和技术上进行了改进。测量的结果为:Co2Al5属六方晶系,α=7.656Å,c=7.593Å,空间群为D46h—C6/mmc,每个晶胞有28个原子,其中8个是钴原子,20个是铝原子。还发现Co2Al5结构是一种新的结构类型。在30年代要分析出这样复杂的结构,难度很大。此一结果发表后很受学术界的重视。至今一直被国际晶体学界所公认和采用。它先后被收集在M. 汉森(Hansen)编的《二元合金的结构》和美国国家标准局编的《晶体数据》中,A. 泰勒(Taylor)在所著《X射线金相学》(1961年版)一书中也引用了这一结果。1977年,美国粉末衍射标准联合委员会出版的《粉末衍射文献》一书中还收编了这一成果,而且它是该书中关于Co2Al5晶体结构唯一的数据。郑建宣回国之初,没有条件开展合金相图的研究工作,直到东北人民大学物理系的X射线实验室建成,有了必要的设备后,他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开始了合金相图的研究。当时他主要使用X射线衍射方法,不断改进实验技术。1954年,郑建宣为毕业班开设X射线金属学,这是国内首次开设此课程,武汉大学、东北工学院、中南矿冶学院等院校派进修教师前往听课。在1956年指导学生作毕业论文过程中,他提出将粉末样品封入抽成真空的玻璃管内,在600℃以下保温后淬火的方法,由学生试验成功,此方法至今还在使用。此法操作简便可靠,适用于许多种合金粉末的淬火处理。
1958年他调入广西大学后,主管教学,但仍然抽出时间指导物理系建立金属物理教研室,还组织了“金属物理读书班”,培养金属物理人才。
1961年中国科学院广西分院物理研究所成立,聘请郑建宣为顾问,具体指导金属物理研究组的建设和科研工作。1962年底进行调整时,物理研究所被撤销,改组为广西科委中心实验室物理研究组,迁入广西大学校内,郑建宣亲任组长。1963年进行设备安装调试。1964年物理研究组并入广西大学物理系,在郑建宣的领导下开始了合金相图的研究工作。研究组所需经费由教育部和广西科委下拨。为了培养年轻骨干,郑建宣于1964年底辞去组长职务。但仍坚持不懈地指导物理研究组的科研工作,完成多篇论文,相继在《物理学报》发表。
1963年11月,郑建宣应高等教育部聘请,赴中南矿冶学院金属学系讲学一个月,讲授X射线金属学。参加听课的还有湖南省有关高等院校的教师和研究生、研究所及工厂的科技人员,共约百人。
1977年物理组恢复工作。后来改名为“金属物理研究室”,成员逐渐增加,最多时达14人,成为国内第一个合金相图研究基地。实验方法也由常规的X射线粉末衍射法、金相法、差热分析法扩展到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穆斯堡尔谱等。在郑建宣的指导下开展稀土合金相图的研究,并得到了国家科学基金的资助。
郑建宣的大部分论文发表在《物理学报》、《金属学报》和《中国稀土学报》等刊物上,许多论文被国外同行论文和书籍引用。他的科研成果《合金状态图》和《稀土合金相图和相关系的研究》分别获1978年广西科学大会奖和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
1982年郑建宣与陆学善等几位著名学者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物理学会相图专业委员会。由于他德高望重,为我国的相图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被选为第一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相图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推动了我国合金相图的研究工作。
发展事迹
郑建宣回国后,致力于大学教育事业和物理教学工作,把全部心血倾注在培养人才上。抗日战争时期,广西大学经历了数次搬迁。最艰难的一次是迁到贵州的榕江县。1944年日本侵略军逼近桂林,郑建宣自荐先到榕江办理广西大学搬迁事宜,他的夫人王耀圭只身携带4个幼子随师生搭乘小木船沿水路到榕江。在那里借用会馆及公房作校舍,继续教学工作,生活十分艰苦。搬迁完成后,他出任理工学院院长。1945年秋山洪淹没了整个榕江县城,也吞没了广西大学。洪水过后,广西大学暂迁柳州,临时修建竹篱抹灰的校舍,随后迁到桂林的赤土堡(现名将军桥)。
▲广西大学桂林将军桥校址
郑建宣十分重视和爱护人才。抗战时期,由于华北、华东、华中相继沦陷,一时间,名人、教授云集桂林,使桂林有了“文化城”的美称。我国许多物理学家如施汝为、丁绪宝、卢鹤绂、吴敬寰、雷瀚等也到了桂林,郑建宣想方设法聘任他们。这不但提高了广西大学的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给这些名教授提供了工作和传授知识的机会,为保护人才和发展我国物理学事业做出了贡献。1943年,他出席中国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任桂林区主席,组织学术交流活动。
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郑建宣积极支持和掩护地下党组织和进步学生的活动。中华民国末期,白崇禧为了开办第四集团军军官训练班,占用了广西大学半个校园。为维护学校安全,郑建宣亲自参加巡逻护校。为了辅助校长处理该校一切重要事务,学校成立了“临时校务辅助委员会”,郑建宣是该委员会的三位主持人之一。校长盘珠祁离校后,主持人轮流主持学校行政领导工作。
在郑建宣的晚年,他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培养青年教师、研究生和合金相图的研究上。70年代末,广西大学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75岁的郑建宣招收第一届固体物理专业金属物理硕士学位研究生。1982年郑建宣患重病出院后,还每天拄着拐杖到实验室指导研究生进行实验和撰写论文。即使在生命垂危之际,也不忘他的学生。1984年夏,郑建宣心脏病突发,住进医院昏迷不醒,经医务人员通宵抢救苏醒过来。当他所带的研究生到医院看望时,他逐一询问他们的实验工作进行情况。重病之后,他的行动更加困难,不能外出。他常把协助他指导研究生的助手叫到家里了解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和生活情况。有一次他请研究生用板车接他到实验室检查论文进行情况。在他去世前不久,还把研究生叫到家里谈话。他既教书又育人,经常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刻苦学习,政治上进。他在东北人民大学培养了3名研究生,在广西大学培养了4届共8名研究生。
▲1982年11月吉林大学校友到家中拜访郑建宣教授
前排为郑建宣和夫人
后排左一陈秀玲(52级学生)、左四 曹建庭(56-78就职吉大物理)、左五 邵炳珠(57级学生,60-83就职吉大物理)
1987年6月25日他因病逝于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