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先生已离开我们十四年了,说不上时时刻刻想起他,但先生的音容笑貌总会经常无意识地浮现在眼前。特别是这些年来,我一个人独自做理论物理研究,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者有些收获时,总会不自觉的想起先生来。他是我们奋斗的榜样,很可惜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与先生交流并不多,直到他去世时,看到五湖四海的人纷纷赶来长春悼念他,很多唁电接踵而至,有些人送来了花圈和挽联!看到这些情景,虽心中悲痛,但作为先生的学生,自豪之情不禁油然而生,立志以先生为榜样,好好做研究!
在很多方面我们要向先生学习,在这儿我主要说三个方面,也是我体会比较深刻的三点。第一,学习要认真!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原本我就不是科班出身,好不容易考上先生的研究生,就有点飘飘然,好长时间,不学无术。以至于不敢面见先生,唯恐说错话挨批评。记得有一次就被批了,先生说这都不会你难道不汗颜吗?当时我是面红耳赤,汗流浃背!其实当时对先生过于严格要求有些怨言的,到后来我发现这才是真正的培养方法,万幸先生那个时候对自己严格要求!好像电影《钱学森》就有这样的片段,有个美国学生在课堂上向年青的钱学森教授提问,但钱学森并没有回答,认为是浪费时间。原因很简单,这些东西只要认真学习是不难理解的!
随着自己不断深入地学习和研究,即便在自己日常的教学中,也会发现同样的问题。很多人做不出研究成果来,甚至有些博士生抱怨博士很难毕业,其实真正的原因还是自己基础差,对一些知识是一知半解;试想如果一个人连需要掌握的知识都不能完全掌握,怎么可能创造出新的东西呢?我读博士时也是如此,后来发现这个问题了,就及时改正,但真正完全改正还是在博士毕业以后,在工作之余花费大量时间来弥补自己物理和数学知识的不足,很有心得!同样在教学工作中,也会出现这种状况,并且较为普遍。比如,遇到一个问题,总会有不少学生就自然而然地用某个公式去解,完全不去分析为什么要用这个公式;他们根本不认真分析问题,或者说他们根本就不会分析问题,也许因为基础差以至于根本不知如何分析,只是想当然地用某个公式,因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所以我不仅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力求对基本原理能完全掌握!记得先生曾说过,一个学期能把两门专业课学好就行了,其实就是如此,即便是这样,要想把这两门课完全学好又谈何容易!在工作上,我也要求自己的学生要严格要求他们自己,掌握基本的概念、定义、原理并以此为出发点,仔细分析问题从而给出正确的答案!
第二,做科研要严谨。做科研一定要严谨,否则可能就会出错,就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做实验,还会浪费很多金钱甚至是生命,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先生做学术是很严谨的,我刚开始做研究时,总是有一种混日子的思想,感觉只要做差不多就行了,再加上基础知识不够,所以自己很是受伤,也很狼狈,思想压力也越来越大。其实就是态度不端正,不愿一步一步地往下走,很多时候图省劲,随手摘抄别人的东西,而不是自己亲自动手推导出来,这样就可能出错,因为别人推导出来的东西往往并不符合自己研究的内容!也正是在先生严谨的科研态度下,我认真分析推导每一个问题,这样就不至于出错。现在我依然保持这种严谨的研究态度,我要说的每一句话或者每一个公式都非常严谨,都能从基本的定义或原理中推导出!记得有一次,推导文献上一个比较复杂的积分公式,花了很长时间,就是推导不出来,以至于怀疑是不是文献有误,先生看后说,没有错误。我又继续推导,沉下心来,按照数学积分步骤认真分析,果然发现问题所在。从这件事上,我收获很多,特别是在公式的应用及推导上,一定一步一步地认真分析,每一步都要有充分的理由。不仅如此,我也是这样要求我的学生的。
第三,要谦虚大度,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我在读硕士、博士时,虽然不经常同先生讨论,对他了解并不是很多。但我一直认为先生在学术上比较严格,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和蔼可亲;非常谦虚大度,十分低调!记得有一次,他想找我们讨论问题(他住南校区附近,已80多岁了,我们在北校区),竟然不想坐专车,而让秘书帮他打听学校班车的发车时间和地点,他想坐校车来和我们讨论,但无论如何考虑到他的年龄,大家终究没有答应他。对于他的贡献,相对来说了解的并不多,一是他研究范围广,二是有些专业比较深奥,而我当时只是希望在某一方向做点东西能顺利毕业就行了。直到他去世后,看到很多人自发从世界各地回来吊唁他,各级政府机关也纷纷发来唁电,也听到了很多关于先生教学和科研的故事,深受感动,也十分震撼。我在想,先生去世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响!这大概是先生的个人魅力及所做贡献之大所致。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生前如何风光,而是在他逝世后有多少人感激他记得他!这也许是先生给我们上的最后一课: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定要努力学习,顽强拼搏,奉献社会!
谨以此文表达对先生的怀念!